第135章 纠结-《清穿之十阿哥只想吃瓜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应该说,弘晴很聪明,他说的这些就是大清主流的为君之道,他们只能补充,却不能反驳。

    接下来是年岁排行第二的弘晖发表自己的意见,他在弘晴的基础上,又加上了“养百姓”的概念,这也是四阿哥一直以来给他传授的理念,“敬天保民”,既要讲正道,又要养民富民。

    弘暄静静听着,并没有发表意见,前头两个哥哥讲得都没错,他的身份特殊,又即将到达郭罗玛法的部族,就不再多嘴了。

    两个哥哥在前头讨论得热火朝天,眼见着就要形成一篇策论文章了,毕竟在谈及“为君”这个话题上,京城的先生们教得都大同小异,康熙之前是搞过“文字狱”的,哪个不长眼的敢在康熙眼皮子底下多嘴。

    康熙自然也注意到了一直在旁边低头不语的弘暄,不满意他的沉默,直接点了他的名字。

    “弘暄,你有何见解?为何又一直一言不发?”

    弘暄站起身来,朝康熙和两位哥哥行了礼,整理了一下思绪,才表达了自己的意见。

    “皇玛法恕罪,孙儿并非有意,只是因年岁尚小,怕考虑不周。”

    这也是实话,弘暄和前头两个哥哥差了四五岁,有很多深奥的经义还没有学习,自然怕自己见解有误。

    “弘暄,你尽管说,皇玛法和哥哥们不会追究的。”

    康熙脸色稍霁,朝着弘暄露出一个鼓励的表情。

    有了康熙的承诺,弘暄回忆起杨先生曾经和他讲过的阿玛的行事风格,组织了一下语言。

    “孙儿认为,两位哥哥所言甚是,只不过依孙儿拙见,想补充一个‘明’字,一国之君,需能知晓道义所在,识别潜在威胁,辨别愚贤是非,方可做到‘仁’和‘敬天爱民’。”

    康熙点点头,眼中现出赞赏之色,没想到他小小年纪竟然就有如此见地,看来老十虽然自己学问一般,但儿子却是聪颖好学,实在难得。

    待弘暄坐下,弘晖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眼神,弘暄也回以一笑,继续学习未完的经义。

    接下来康熙每多和弘暄接触一次,对弘暄就多满意一分,心里也越纠结一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