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想到这里,康熙不禁脊背发寒,什么时候,他的儿子有这样的心机和本事了,这已经完全超乎了康熙自己的控制范围。 可是偏偏他什么都不能做,因为商队并不属于他,而京城里胤䄉还在蠢蠢欲动,如果他这时候有异样,胤䄉在蒙古的势力会随时行动,到时候康熙就是砧板上的肉。 不过好在,皇贵妃在自己手里,弘暄和弘旭也在自己手里。 思及此处,康熙脸上露出古怪的神情,他是真的对弘暄这个皇孙很满意。 康熙御驾在蒙古的行动通过各方势力渗透回京城,不过胤䄉最近忙得不可开交,因为他正和工部一起研究新材料的问题。 起因是工部要进行永定门的修缮工作,但是报上来的预算金额颇大,当七阿哥把各种材料的制作过程给胤䄉看的时候,他就意识到,工部这里头的确没啥水分。 不过这些材料的成本实在有些出乎预算了,要是将来搞基础建设,那岂非修个一里地的路就得破产? 趁着如今康熙不在京城,胤䄉干脆让赵山找来很多类似于《天工开物》《冶金大全》类的书籍,让工部的匠人们研究钢铁、水泥、砖块的改进方法。 胤䄉作为一个纯纯的文科生,自然对于这些化学和物理知识头疼得很,但是工部的匠人们,虽然没有接受过正式的理科教育,但是从小就开始从事相关的工作。 他们不仅熟悉制作过程,而且对这些材料些微的变化都能通过现象研究发生变化的原因,虽然效率可能低一点,但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,总归比他们这群外行人要强得多。 为此,胤䄉还给康熙写了封折子,请求在京郊校场旁边专门开辟一片实验场所,供工部的匠人们在此操作。 康熙的批复来得很快,直接就批下来了,而这块地皮就和火炮司相邻。 这样一来,工匠们之间的技术交流比之前更加频繁了,有几个年轻的工匠,脑子尤其灵活,已经在尝试从各式书籍中,探究材料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