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七十六章 魏有良臣 三爷点名-《糜汉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坐在主座上看着群情激涌的诸将,方才拍裂一张奏桉的张辽,脸上的怒气却反而有些消散。
    在方才自己被作为主要辱骂对象之时,虽有部分将领对他这个主将被欺辱感到十分气愤想要请战,但是那时毕竟只是部分将领而已。
    剩下的大部分将领即使脸上浮现气愤的神色,但却从未起身想要领兵击退张飞。
    但现在在张飞开地图炮的举动之下,他将整个大帐中所有魏将的请战情绪都点燃了。
    而且点燃的很高涨。
    没办法,若说张辽面对张飞“曹丕毒害孝愍帝”一事,还能以那时出镇地方为理由推脱的话。
    目前大帐中的绝大部分将领,可都是中军将领。
    身为日夜拱卫曹氏父子的亲信将领,有些事他们肯定做过。
    只是诸将的这副反应,却让张辽愤怒的心情有些冷静下来。
    若是寻常的大将,这时已然率军出营与张飞对战了。
    但是张辽能以一降将的身份,爬到现在的位子,他可不仅仅是一员勇将。
    看着激烈请战的诸将,张辽突然意识到:这不就是帐外的张飞想要的吗?
    而熟读兵法的张辽知道,战争之中往往不能遂敌人的意愿行事,否则结果往往都不会好。
    看着现今站在他面前唾沫横飞,满红涨红的一众将率,张辽想到了张郃。
    张郃的能力他是知道的。
    但是在当年的宕渠之战中,张郃不就如此被张飞诱出,然后被打的全军覆没的吗?
    那时的张郃就如现在站在他面前的诸将。
    想到这一点,张辽心中的愤怒正在快速消散。
    他能有这种表现,并非是他本身的涵养有多好,只是他是一员降将,而且他原本的上司还是被天下人所不齿的吕布。
    所以很多事他以前早已经经历过,他有着一定的心理接受能力罢了。
    正因为他是降将的身份,所以他除了在战场上极为勇武之外,在平时的为人处世中,实则是个颇为谨慎之人。
    就如令他名声大躁的白狼山与合肥两场大战,虽说他都是具体指挥作战者,但那两场大战都是在曹操的授意下进行的。
    没有曹操的授意,纵使他再勇勐,再有计略也是无用。
    现在虽然曹操已死,但是曹丕就在宛城中,甚至曹丕的眼线就在他的身边。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现在纵使他想出战,也必须要经过一人的同意。
    更何况他现在因为张郃的事例,也是不会轻易因为愤怒而选择出战的了。
    在慢慢冷静下来,并思考完很多利害关系之后,张辽选择将目光注视在坐在他下首的杜袭身上。
    而他也顺势看到了杜袭的脸色。
    虽然张飞的举动亦曾经激怒了杜袭,让杜袭的脸上浮现怒色。
    但是杜袭的眼光依然是清明的,他并没有被愤怒完全遮蔽了思绪。
    杜袭光辉的履历以及被曹操的看重,足以说明他个人的能力十分不俗。
    再加上他是世家出身,世家子弟这种生物,有时候是最看重脸面的。
    但他们要是不要脸起来,那比任何人都彻底。
    就如现今的杜袭。
    或许年少时的杜袭会记得大汉年四百年的恩义,但现在身为颍川杜氏族长的他,现在的责任与使命有且只有一个,那便是将杜氏继续发扬光大。
    家国家国,家在国前,而现在的颍川杜氏的利益与曹魏是绑在一起的。
    当初杜袭背弃大汉,是为了家族利益。
    而现在杜袭能不因为张飞的羞辱而丧失理智,亦是心中时刻挂念的家族利益。
    而以杜袭的智慧,只要他不因为内心的愤怒丧失理智,那么他是能看出张飞的意图的。
    既然看出张飞的意图,那杜袭自然就会做出对颍川杜氏,对曹魏有利的选择。
    而这时杜袭亦察觉到张辽将目光看向他,杜袭对着张辽的目光微微点头。
    随后杜袭缓缓从坐席上,而当他起身之后,他从身后的属吏手中接过了一根节杖。
    帐内的一众魏将看到杜袭手持节杖朝着张辽的位子走去,他们立马就停止口中此起彼伏的请战声。
    他们全都乖乖地朝着杜袭的方向拜去。
    就连张辽看到杜袭手持节杖向他走来,他也当即起身站到一旁。
    杜袭履历再光鲜,曹丕对他的信任再高,他又怎么保证自己在大军中能够及时拨乱反正呢?
    他的依仗便是他手中那根曹丕赐给他的节杖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