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六章 春归家何在-《九鼎风云志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小男孩,五岁上下。

    “这是....”他只觉嗓子发干。

    杨熙脸上露出一丝苦笑,刚欲回答,只听得院中吕节的妻子廖氏喊道:“是谁来了?”

    吕节也是心思活络之人,顿时便有决断,一把将杨熙连带那小童一并扯入院内,将大门扑地关上,还插上了门闩。

    “这是....杨郎官!你怎么来了!”廖氏看到杨熙,先是疑惑,然后也是又惊又喜。杨熙乃是他们家的贵人,虽然现在看起来衣衫褴褛,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,但杨熙到来,她还是发自内心的高兴。

    不知是不是错觉,这个少年郎官虽然形容落魄,站在面前,却似有一种往日没有的身采由内而外地焕发出来,更增不少沉稳之气。

    “这孩子是...”廖氏又看见那随在杨熙身边的小童,刚欲疑惑发问,却被吕节拿眼一瞪:“妇道人家,问东问西作甚!还不去添两双碗筷!”他早已看出一大一小两人身无长物,估计肚里也没什么饭食,正合先吃一顿饭再说其他。

    廖氏回瞪他一眼,可也没说什么,扭着丰腴的腰肢去厨下拿碗筷。她是落拓大族之女,嫁了吕节这个小吏,本来家庭地位极高,但如今吕节已然由吏而官,腾飞发达,无形之中在家中的地位便有了不少变化。

    吕节着自己的女儿妍君带那男孩儿去洗手脸,小男孩双目中流露警惕之意,只是抓住杨熙的衣摆不松手,还是杨熙让他快去,他才跟着小姑娘去井水边上盥洗。

    吕节一家和杨熙二人在堂上分宾主坐下,便即开始用饭。杨熙本是斯文之人,可是如今吃起饭来却如风卷残云,直如饿死鬼一般,将吕节一家都看得呆了。那小童看来也饿得紧了,吃了一碗又一碗,但是仍能看出,这小孩儿极有教养,虽然肚饿,但仍是极力克制,吃相不若杨熙那般难看。

    一顿饭吃完,一桌饭菜若有十分,竟有七八分进了杨熙和那小儿的肚皮,看这两人意犹未尽,想来再多两碗也能吃下。

    但是吕节知道,久饿之人一次不能多吃,否则定会撑坏了脾胃,便让廖氏收拾碗碟,又着小女妍君与那小男孩耍子,自己却与杨熙来到堂下坐地。

    他有许多事情,必须向杨熙问个清楚。

    “头儿,你知不知道....如今整个关中都在找....”吕节看了一眼那心事重重的小孩儿,压低声音问道。

    “知道。”杨熙面带无奈苦笑,“有司满地遍寻不着的那个小孩,便是他了。”

    吕节的担忧得到了印证,心中不由得咯噔一响:“头儿,为何宫中要找这个小娃儿?他又如何跟你在一起?”

    杨熙盯着他的双眼叹息道:“吕节,我能信任你么?这事干系太大,一旦让你知晓,可能会有不小的祸事。”

    吕节见到这位老上司欲言又止的模样,知道其中干系不小,他也苦笑道:“头儿,我不敢保证,你先说说看。”

    吕节本就不是那种忠直骨鲠之士,只是机缘巧合,才与杨熙产生诸般关系,若他拍胸脯保证无论何事都替他承担,他反而还会有所顾虑,但如今这种反应,才像他的真实性格。

    杨熙长吸一口气,低声道:“这个孩子,便是刚刚被除国的中.山遗孤,中.山王刘箕子。”

    吕节虽是个小官,但是身为京兆府属官,对朝中诸般大事都有一些耳闻,近期中.山谋叛一事天下皆知,他又如何不晓?杨熙只这一句话,便让他全部都明白了。

    怪道中.山国叛乱一事,昭告天下者仅有对冯氏、卫氏的处罚,而并没有提到那中.山幼王,原来这中.山王竟没有被有司拿住,而是仍然流窜在外!

    宗室王族,叛国遗孤,怪不得宫中语焉不详,只让寻找五岁孩儿,原来找的就是他!

    吕节只觉喉咙发紧,双股发颤,他颤声道:“那...那中.山王为何会与头儿在一起,难道...难道头儿你参与了中.山国的叛乱?若你是叛贼,我可不敢帮你啊!最多...最多我不会首举你便是....”

    雅文吧

    杨熙愕然,没想到吕节思维跳跃,竟有这般想法。

    但是吕节作为朝廷命官,能说出不会首举的话来,也是难能可贵了。

    杨熙没好气道:“你说什么呢!我怎么会参与叛乱?便是中.山国谋叛,也是遭人冤枉的,我只是因缘际会,才将这中.山幼王救下,流落躲藏至此。”

    吕节听说杨熙不是叛贼,略略放松了些许,但偷眼看看那身份尊贵而又敏感的小儿,不由得又咽了一口津唾,低声道:“头儿,你一定要帮那小王爷么?便是中.山国是被人构陷,但如今天子已明昭天下,中.山叛逆的罪名已是洗不掉了,若被人发现那小王就在咱们身边,便是黄泥巴落裤裆,不是屎也是死了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