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三章 离人故园归-《九鼎风云志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真的是公子!”李翁浑浊的双眼老泪纵横,“这些时日老奴无日无夜为公子祝祷,可算把您盼回来了!”

    杨熙见到这位追随先生背井离乡的老仆,心中也是滚热一片,一瞬间便有了回家的感觉。但是理智告诉他,这并不是可以放松心神的时候。

    “李翁,家里一切可好?先生呢?”杨熙迫不及待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家中一切都好,都好,虽然先生和公子俱都不在,可也没什么人敢于上门罗唣。”李翁激动得浑身颤抖,忙将杨熙和金桂二人迎入堂上。

    半年多没见,杨熙此时满脸沧桑之色,但身子骨却似强健了许多,李翁看在眼里,又是欣慰又是心疼,慌忙要将一众仆婢唤醒,前来服侍。

    杨熙慌忙将其喊住,只让他将金桂安排在厢房暂歇,方才向李翁询问过往之事。

    李翁知道杨熙是怕他人知晓机密,当下关门闭户,秉起油灯,与杨熙二人细细分剖向来之事。

    李翁本是一名乡野村夫,一生无儿无女,世代生长在江夏,后来机缘巧合,才成了杨洵先生的仆役,十数年耳濡目染,虽无甚高远见识,也颇为识得厉害轻重。当下他只捡重点,将杨熙离开长安之后的事情一一道来。

    原来那夜若虚先生随着吕节和计无双赶往霸陵郡,蝠先生、蛛夫人趁夜袭来,将杨熙和小乙掳走,那寄居在此的小沁姑娘也趁乱遁去,不知所踪,正当人心惶惶之际,若虚先生从外归来,看到空落落的宅院,虽然脸色有些阴沉,却似并无多少惊讶,只是嘱咐李翁带领童仆守好门户,自己便马不停蹄离开了杨宅,许久也未回还。

    秋去冬来,京中发生了许多事情,朝堂之上你方唱罢我登场,市井之间暗流涌动,但这些李翁都不知道,也不需要知道,他只是严守若虚先生的指示,谨守门户,等待主人归来。

    期间倒是也有人上门拜访,比如尚书令唐林,比如大鸿胪任宏,还有行踪神秘的游侠儿来打探杜小乙的下落,李翁只推不知,倒也没有人来为难于他。

    忽忽年关过去,又是春来时节,若虚先生终于归家,但并无杨熙同行,李翁从小看着杨熙长大,自然忧心他的安危,但数次询问,若虚先生只是皱眉不答。

    过不多时,若虚先生忽然收拾行装,说要出远门去,李翁询问归期,若虚先生却道,此一去,也许便不再归来了,只嘱他耐心等待杨熙归来,临行之时,竟是一言也未给杨熙留下。

    杨熙心中一沉,知道那百家盟的唐渊所说果然属实,先生如今已经不在长安了。但是先生究竟是去了何处,竟走得如此匆忙,以至于连一个口信、一封信函也未给自己留下?

    杨熙沉思片刻,忽然开口问道:“李翁,你缘何知道我今日归来?”

    杨熙其实早就存了这个疑惑。

    若不是早知道自己即将回来,怎么会自己一敲门,李翁便应声而开,恰似一直在等着自己一般?只不过他进门之时有金桂在侧,不方便开口询问,所以直到此时,他才问出口来。

    李翁却似早知道杨熙会有此一问,不慌不忙从袖中拿出一支短短的竹片,低声道:“是吕节吕功曹,暗中央人传信过来,说公子今夜必然归家,我这才一直等候在此,不敢或寐。”

    杨熙定睛一看,李翁手中的小小竹片,却是京兆府传令用的一支竹符,上面一片空白,并无字迹。

    他微微一怔,立刻想起当年自己在京兆府任功曹时,吕节曾教他假传符令,调兵追缉人犯之事。此事除了他和吕节,并无第三人知,可见这空白竹符必然是吕节送来,不是他人假冒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