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七章 异路实堪伤-《九鼎风云志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却晃了一晃,差点摔跌在地。

    杨熙再顾不得男女之妨,连忙伸手扶住她的腰肢,按住她的肩头,让她再坐下去,以免磕碰受伤。

    “我...喝多了么?我一定是醉了....”尹墨郡主忽然吃吃笑了起来,“你不是已经走了么?如何还会回来?这只是做梦对不对?”

    一边呓语,尹墨却又伸出手来,狠狠抓住杨熙的手,须臾也不放开。

    杨熙心中长叹,知道这位少女对自己执念颇深,却不知该怎样劝解。

    纵有百家万藏在胸,但对情之一字,他还只是初尝初窥,不知如何处断。

    此前他只是不知为何尹墨郡主对自己青眼有加,此次海昏之行,他才终于知道原委。

    原来早在尹墨未离匈奴汗国之时,小沁便曾对她说过幼时故事,那时尹墨已对小沁口中的“会哥哥”有了印象,对那个舍身保护小沁的少年钦佩有加。

    及至来到长安,接到师父雷狼的密令,她才知道,师父让她接近的少年,那个若虚先生的弟子,便是小沁提到的那个“会哥哥”!

    对杨熙来说,酒楼之上只是初见,但对尹墨郡主来说,初见之时,早已对他知之甚多。数次同甘共苦之后,尹墨更是将一颗芳心倾注在杨熙身上,甚至违了师父雷狼的指示,坚决不做对他不利之事。

    可是杨熙却已心有所属,与丹家小姐两情相悦,直让这生于草原的豪爽少女尝到了心碎的滋味。

    原本她打算与杨熙从此断了往来,再也不关心他的消息,但半年之前杨熙突然失踪,生死未卜,又让她止不住地担心不已。

    她是匈奴的公主,又是大汉封的郡主,还是不多几个知道杨熙真正身份的人,又与杨熙一起经历过许多风波,她自然知道杨熙的失踪绝不简单,只怕是遇上了什么危险。

    这段时日,只要能出宫中,她便四处打听杨熙的消息,可是杨熙早已不在长安城中,她又是质子身份,再出不得长安城去,却哪里打探得到?

    她只觉灰心不已,不知此生与杨熙是否还能相见,便时时来这第一次遇见杨熙的酒楼之上,借酒消愁。这店家知她是宫中贵人,每当她来,只好将二楼清空,专门管待于她。

    没想到今日酒醉之后,刚刚返回长安的杨熙机缘巧合也来此处,无怪乎她只觉是醉后幻觉了。

    “不是做梦,我...我回来了。”杨熙看着尹墨泛着氤氲水雾的双眼,几乎不敢与她对视。

    尹墨眼神迷离,显是醉得厉害,手儿自是抓住杨熙紧紧不放,口中呢喃道:“我不管是真是梦,如今又见了你....我...我好欢喜....”

    杨熙只觉手心一片潮热,下意识想将手抽出,但却被反手被紧紧抓住不放。

    “杨熙,你别走,我有话要说...有很多话要说...”少女红唇紧抿,眼梢下垂,泫然已带哭腔,一双醉眼似要滴出水来。

    杨熙生怕她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来,慌忙将手抽出,后退两步低声道:“我与小沁回了一趟海昏故国,前事已尽知晓。如今小沁已回匈奴汗国去了,请郡主你放心,我仍记得之前许下的诺言,若有机会,一定为你争取返回匈奴的机会!”

    少女不知听没听清杨熙的话,只是不住地呢喃:“杨熙,不要走....”

    她有许多话要说,但又不知该从何说起。

    她想告诉杨熙,自从失去他的消息,她就找遍了几乎整个长安城,连脏乱的贫民窟、鱼龙混杂的烟柳巷都没有放过。

    她每次路过尚书署,都会在左近驻足良久,期盼突然能够看到他的身影。

    她多少次心灰意冷,到这酒楼来大醉一场,发誓再也不关心他去了哪里,但酒醒之后还是心心念念,念念不忘,想尽各种办法打探他的行踪。

    之后又会来这酒楼一醉方休。

    但她什么都没有说出口。

    她挣扎着起身,向着那个朝思暮想却又似真似幻的人影抓了过去,却只抓在了空处。

    她无声地倚门坐倒,两行清泪滑下脸颊,只说出一句低语:“明明是我...是我先来的...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