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九章 朝堂皆噤声-《九鼎风云志》
第(2/3)页
天子思忖片刻,道:“你既推荐杨熙,我亦知杨熙才能兼备,却不可令其明珠蒙尘,这选部尚书,便让杨熙填了罢。”
便在众人还沉浸在方才王嘉与天子针锋相对的震惊中时,天子竟又轻描淡写地将杨熙填了这个无人能够料想到
的职缺。
选部?
竟然是选部?!
不光是朝上众臣。便是杨熙自己也吓了一跳!
尚书署共有四曹,这四曹分别是左民、客曹、屯兵、度支四部,但在这四曹之外,还有一个选部,名义上是与四曹并列,但其实隐隐超然于四曹之上。
那是因为这个选部,职责便是负责举荐选拔千石以下的官员!
之前选部尚书一职不是被外戚把持。便是安排宗室担任。杨熙尚未任职尚书署之前,选部尚书便是高平侯王逢时的亲侄王磐,是外戚王氏的子弟,也造就了彼时千石以下的官员,竟有十之七八出自王门,或是与王氏有牵连的奇景。
后来司隶校尉解光弹劾王根、王况事发,王磐也因为是外戚王氏族人,受到牵连,被免官归宅。新任选部尚书叫做刘愈,却是宗室子弟,因此宗室势力因此开始抬头,新选官员人数最多者由王姓变了刘姓。
由此可见,哪一方掌握了选部,便能名正言顺地培植自己的势力,实在是个再紧要不过的衙门!
杨熙离京这段时日,选部尚书刘愈因病退去职,此曹主官便一直空缺,外戚丁、傅二族皆欲得此职缺,明里暗里用了不少功夫,但有王氏外戚把持选部的经历,天子实在不敢让此缺再落入母族之手。宗室暗弱,也无人敢某此官职。
谁料到今日天子轻描淡写,竟将如此紧要之职,交给了一名无根无底,不群不党的外臣,此事不仅出人意表,甚至可以说骇人听闻了!
早先便有人猜想,这杨熙将要受到重用,乃是得了天子青睐,可谁也想象不到,天子竟对其青睐至斯!
若说直接将杨熙擢为尚书令、尚书仆射,确有不合规矩之嫌,但是从尚书郎擢为尚书署一曹之尚书,品级只提了两级,薪俸也只是加了四百,虽是厚赏拔擢,但也算是顺理成章,并不突兀。
这更显现出今日这场拔擢,实在是早有预谋。
天子之谋,乃是阳谋,连方才慷慨陈词的宰相王嘉都默不作声,还有谁敢说个不字?
可就偏有那不长眼的二人同时出班奏道:“臣以为不可!”
众臣齐齐看去,这两人一是大司马卫将军、孔乡侯傅宴,一人是少府董恭之子,董贤之弟,执金吾卿董晖!
傅宴的女儿贵为皇后,身为国丈,又是外戚中的高位者,眼看家族费尽精力和资财都没有拿下的选部尚书将要旁落,如何不急不气?他出这个头,倒是可以理解。
但执金吾卿董晖为何也反对杨熙任选部尚书?难道他真的以为兄长是天子身边红人,便可左右上意?
其实殿上诸臣还是想得多了,董晖此时出头,只是不忿杨熙飞黄腾达而已,他一直想要迎娶丹家小姐,就是因为有杨熙存在,才一直没有得逞,此时看到杨熙得官,比自己丢官还要难受!
至于殿上天子做得这个局,只怪他见识短浅,却是真的没看出来。
天子冷笑一声,厉声道:“傅侯当我这个天子,说话作不得数么?莫非你也想学那故大司马、大将军王凤,帮着天子临朝断事不成?”
傅宴听得这番诛心之言,顿时心中大惊,拜伏于地,磕头如捣蒜一般,连称:“不敢,不敢!”
为何天子一提王凤之名,傅宴便吓成这样?原来先孝成皇帝一朝,王氏外戚把持朝政,那大司马、大将军王凤任职时间最长,也是最有权势之人,往往朝会之上,王凤立在君侧,众臣奏事不看天子,却看王凤态度。
最离谱的是,当年孝成皇帝欣赏刘子骏博学卓识有奇才,想要任命他为中常侍,都已经命左右取来了中常侍的衣冠,准备行拜官礼时,左右侍从之人却纷纷表示:“这事还
第(2/3)页